上海大学2025级新生入学信息技术水平考试须知
为科学检测上海大学2025级新生信息技术水平,为大学人工智能类课程分层分类教学提供更为合理的依据,学校决定在新生入学报到前,组织信息技术水平线上考试。相关事项如下:
一、考试对象
上海大学2025级所有新生。
二、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段为9月1日8:00至9月4日20:00,考试时长120分钟(注意,最晚进入机考时间为9月4日18:00,否则实际考试时间将不足120分钟)。请同学们在上述时间段的内任意时间登录“上海大学网上教学辅助平台”(网址:www.elearning.shu.edu.cn),选择“2025级新生信息技术水平考试”课程参加考试。
注意:考试开始后,平台将自动启动考试剩余时间倒计时,请每位学生务必提前预留好120分钟的考试时间。每位学生必须且只能参加1次考试。
三、考试成绩查询
成绩查询网址:https://yingxin.shu.edu.cn/
成绩查询时间:9月5日12:00起
四、补测时间
因故缺考或者未通过考试的学生,请务必参加学校9月6日安排的补测。
补测考试时间段为9月6日8:00至17:00,考试时长120分钟(注意,最晚进入考试时间为15:00,否则实际考试时间将不足120分钟)。在上述时间段内任意时间登录“上海大学网上教学辅助平台”(网址:www.elearning.shu.edu.cn),选择“补测-2025级新生信息技术水平考试”课程参加补测。
注意:考试开始后,平台将自动启动考试剩余时间倒计时,请每位学生务必提前预留好120分钟的考试时间。每位参加补测的学生必须且只能参加1次考试。
为方便学生补测,9月6日学校将开放宝山校区D401机房、延长校区四教211机房(大)供学生现场参加考试。学生可酌情选择在机房或者宿舍参加补测。(注意,机房开放时间为:9月6日8:00至17:00)。
补测成绩查询:
补考成绩查询网址:https://yingxin.shu.edu.cn/
补考成绩查询时间:9月7日12:00起
五、考试形式及内容
信息技术水平考试统一采用在线考试形式。学生应准备好可以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台式机或者笔记本电脑等),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登录“上海大学网上教学辅助平台”(网址:www.elearning.shu.edu.cn),使用上海大学一卡通认证登录平台,完成在线考试。
如果学生手机上已安装“学习通”App,也可以在手机端完成考试。
考试题型均为客观题,包括60道单选题、30道多选题、10道填空题,每道题目为1分,满分100分。
考试内容为信息技术知识,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应用、电子文档处理软件、电子表格处理软件、演示文稿处理软件、电子绘图软件、数据库基础、数字媒体基础、数据分析及可视化基础、人工智能基础、物联网基础、区块链基础知识等。
六、考前模拟练习
“上海大学网上教学辅助平台”(网址:www.elearning.shu.edu.cn)将于8月29日8:00至8月31日20:00(这是模拟练习日期,不是考试日期!)开放模拟练习系统。在此期间,学生可以使用上海大学一卡通认证登录“上海大学网上教学辅助平台”后完成1次考前模拟练习。模拟练习只有1次机会。
七、其他说明
1.在规定时间内不参加新生入学信息技术水平考试的学生,将自动视为放弃本次考试,考试成绩记为“不通过”。
2.建议考试成绩“不通过”的学生,在秋季学期选修“计算机操作基础”(课程号:GBK1200009)。
3.关于上海大学一卡通认证登录相关问题请咨询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网址:https://its.shu.edu.cn/)。
4.请登录“上海大学网上教学辅助平台”(网址:www.elearning.shu.edu.cn)了解考试相关内容。
5.选择电脑端考试需使用Chrome谷歌或者Firefox火狐浏览器,选择手机端考试需要安装“学习通”App。
6.新生信息技术水平考试旨在学校更好地实行因材施教,本次分级考试结果不与学生专业分流、课程绩点、教学师资等相关。请同学们务必做到诚信考试,并根据自己真实水平及实际能力修读课程。
八、答疑方式
教务部与信息办已将全部新生数据导入考试平台,在“学习通”App中建立了“2025级新生信息技术水平考试”班级群。考前在线答疑自8月28日开始。
附件:上海大学人工智能类课程培养方案
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
2025年8月15日
上海大学人工智能类课程培养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2025)等政策文件,提升高校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上海大学人工智能类课程由教务部和计算机学院组织开设,建设上大特色的人工智能类课程体系。课程面向全校各院系学生,实施分层分类教学,其中新生入学报到之前,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信息技术水平测试,为人工智能类课程分层分类教学提供更为合理的依据。
一、培养目标
课程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及大模型等核心技术,培养扎实的程序设计能力与计算思维,强化工程实践与创新意识。培养目标在于使学生能够运用AI技术解决本领域实际问题,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求,同时注重人工智能伦理与社会责任教育,为未来科研或产业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二、修读要求
根据不同大类的学生特点和需求,人工智能类课程的学分要求如下:
1. 理工类:总学分为5学分。
《程序设计(C语言)》,3学分,必修;《人工智能基础A》,2学分,必修。
《计算机操作基础》,0学分,入学信息技术水平测试未通过者。
2. 人文类:总学分为5学分。
《人工智能基础B》,2学分,必修;《程序设计(Python语言)》或《程序设计(C#语言)》,3学分,必修。
《计算机操作基础》,0学分,入学信息技术水平测试未通过者。
3. 经管类:总学分为5学分。
《人工智能基础C》,2学分,必修;《程序设计(Python语言)》,3学分,必修。
《计算机操作基础》,0学分,入学信息技术水平测试未通过者。
4. 艺术类:总学分为4学分。
《人工智能基础D》,2学分,必修;《新数字媒体基础与应用》,2学分,必修。
《计算机操作基础》,0学分,入学信息技术水平测试未通过者。
三、课程设置
部分课程包括理论课和上机课。同一课程将统一课程大纲、统一考试内容和考试时间(根据机房容量,上机实习、机考可能分批进行)。
1. “人工智能”系列课程
《人工智能基础A》:面向理工类,第一学年春季学期。
《人工智能基础B》:面向人文类,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人工智能基础C》:面向经管类,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人工智能基础D》:面向艺术类,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2. “程序设计”系列课程
《程序设计(C语言)》:面向理工类,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程序设计(Python语言)》:面向经管类和人文类,第一学年春季学期。
《程序设计(C#语言)》:面向人文类,第一学年春季学期。
3. “新数字媒体基础与应用”课程
《新数字媒体基础与应用》:面向艺术类,第一学年春季学期。
4. “计算机操作基础”课程
《计算机操作基础》:面向所有大类,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各大类各等级课程安排如下:
大类 | 学期 | 课程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备注 |
理工类 |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 GBK1200001 | 程序设计(C语言) | 3 |
|
第一学年春季学期 | GBK1200005 | 人工智能基础A | 2 |
|
人文类 |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 GBK1200006 | 人工智能基础B | 2 |
|
第一学年春季学期 | GBK1200002 | 程序设计(C#语言) | 3 | 二选一 |
GBK1200003 | 程序设计(Python语言) | 3 |
经管类 |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 GBK1200007 | 人工智能基础C | 2 |
|
第一学年春季学期 | GBK1200003 | 程序设计(Python语言) | 3 |
|
艺术类 |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 GBK1200008 | 人工智能基础D | 2 |
|
第一学年春季学期 | GBK1200004 | 新数字媒体基础与应用 | 2 |
|
所有大类 |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 GBK1200009 | 计算机操作基础 | 0 | 入学信息技术水平测试未通过者 |
四、考核与成绩评定
1. 新生入学时,信息技术水平测试形式为网络测试,测试内容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具体模块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应用、电子文档处理软件、电子表格处理软件、演示文稿处理软件、电子绘图软件、数据库基础、数字媒体基础、数据分析及可视化基础、人工智能基础、物联网基础、区块链基础知识等。有关测试安排信息,请登录上海大学迎新网查询。
2. 上海大学人工智能类课程的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方法,按照《上海大学学生管理规定》《上海大学学生诚信教育管理办法》《上海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等相关规章制度,由各课程确定。
本方案自2025 级上海大学本科生开始执行,由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负责解释。